面對川普的制造回美政策,臺灣出身的全球汽車維修零件巨頭羊東陽并不擔心,總裁吳永祥指出,在美生產有經驗,只怕政治不穩。
東陽集團是1952年成立的老牌臺灣之光。全球汽車售后維修零組件的副廠零組件,九成都出于它。美國市場則是集團第一營收來源,約超過三成,一年創造新臺幣200多億元營收。
來到臺南的廠區,東陽總部占地50甲(約等于14.6萬坪),因為穩定出貨成長,15年來,年年加蓋廠區沒停過。
這個養了許多臺南人、有約4000多名臺灣員工的知名大廠,如何面對制造業回美政策?
東陽集團總裁吳永祥認為,早在20年前,東陽決定赴美生產,設廠在德州。但是不論是當時想做,還是現在,從來都不可能因為一個美國總統去改變!
臺企最懂風險 劣勢下也能翻身
亦即去不去美國,都是企業競爭力考量,不會只聽美國總統的一句話。
有人會擔心這個,代表不了解我們,臺灣制造業全球第一的優勢,就是別人想不到的風險,我們早都看得很習慣,也想好對策;吳永祥說。
吳永祥分析,臺灣做汽車零組件,先天必須在夾縫中生存,從劣勢中翻身。
他指出一輛汽車約三萬個零件,還有一些鈑金類的零件。會露出在外觀的零件,又在意賣相,非常怕撞,運送不方便。所以包括美國、中國都是占著本地市場大而起家,擅長的也都是大量本地生產、銷售模式,以便減少運送成本。只有臺灣的汽車零組件業者,是極少數在沒有強大本地市場下起家的傻子,從創業第一天開始,零組件運送的成本與風險,都得自己吞下。
東陽1952年起家后,前40多年只在臺灣生產,一直到1996年才痛下決心在美設據點,因為對美業務量已經大到運送麻煩、又耗時間成本,又不能一次運太多,客戶的倉庫會擺不下的地步。最后選定了美國德州,背后第一考量也是運送成本,因為德州是美國中心,去哪都等距。
吳永祥說去美國制造的門檻,和新興國家完全不同。新興國家的確是只要政府鼓勵投資,什么都好談,所以當地總統想什么相對重要。但美國是先進國家,注重工安、環保,相關法規復雜,光是一個嚴格把關的公務員,就能搞到你頭痛不已。東陽在美設廠前五年,都是虧損,就是為了趕上各種法規加大投資。
至于行銷美國,東陽在1992年就已打出TYG全英文品牌, 及穿著水手裝的東陽寶寶公仔,對各維修廠作宣傳。設廠以后就更順理成章打上Made in U.S.A.,當地人多認可。
這里的人早在川普上任前,就很愛國了,會去買美國制的球鞋,就算比中國制貴個兩倍也是有人買;吳永祥說。
章魚策略在地化思惟遍地卡位
美國人工成本相對高,反而是東陽最不擔心的事。目前集團在德州的廠房約100多人,百分百是美國本地人,除了少數行銷業務,大多是搬運與包裝工人,技術與薪資門檻都不高。
至于汽車零件最核心的部分是模具開發,都在臺南設計開模,再透過在總部花了十多年獨家打造的自動化生產線,組裝生產困難的部分后才送出去,到美國只剩下最簡單的部分。
針對中國這個未來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東陽也采同樣在地化思惟趕緊卡位。北至吉林、南至廣東,綿密地設立了15個和各大汽車客戶合作的代工廠,以及一個自己的維修零件廠,再從臺南總部遙控。
這個汽車零組件王國,就像章魚伸出觸角一樣勢力遍及各地,哪怕當地關稅加高、港口貨運不進來,對這種深度在地化的布局,都沖擊不大。中、美兩大國市場,合起來營收就超過一半。
誰知,2016年底,硬是冒出了吳永祥一路跟著父親吳嵩做生意4、50年都想不到的黑天鵝。他最擔心的反而是美中臺關系的微妙政治變化。
他談起川普與總統蔡小姐近日的對話,及之后引起中美日軍事隔空交火的新聞,一直嘆氣:臺灣被美國當棋子,臺灣人還很高興,這是胡鬧!難道,臺灣要變成戰地嗎?
他嚴肅地分析,這么多年來,中美政治敏感神經,大家都知道不能隨便去碰。畢竟全世界的企業,再怎么贊嘆臺灣的競爭力,也沒人敢跟戰地的公司做生意,屆時工廠開工都會成問題。
看來臺灣制造善于彈性應變,只怕政治不穩定。這是老總千算萬算,算不出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