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省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二路211號
電話:+886-3-327-2345、傳真:+886-3-327-8855
云端運算事業部(CCBU) 的前身為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于2000年正式成立,成立之初是為代工客戶研發制造高質量與性能卓越的企業級硬設備,并積極布局全球市場與系統整合商密切合作,以提供更多中小型企業高階的系統整合方案。產品范圍涵蓋高階刀鋒服務器、1U/2U/4U機架式服務器、服務器主機板、儲存設備、企業用第二/三層網絡交換機、和整合式機柜解決方案。近年來由于云端運算成為趨勢潮流,因此在2010,ESBU正式更名為CCBU, 其首要任務就是要成為全球云端運算架構的硬件設計者與制造商,引導創新科技,從而研發節省能源和成本的高效能云端硬件平臺,協助中大型企業、電信業者、和國際性的云端服務商建置云端數據中心。
爲了將創新科技更廣泛地應用在云端領域,并開發各種產品以符合云端多種應用架構,CCBU擁有超過600位的專業工程師,致力于企業用IT設備的技術研發,另一方面,在廣達計算機龐大又有系統的體制支援下,CCBU藉由廣達既有的代工制造能力、快速供應鏈網絡、完善的售后服務流程以及廣布全球的運輸通路,能更有彈性的實時處理客戶意見,提供穩定而高質量的產品。 因此多年來CCBU已成功的為許多全球性的大型數據中心和跨國企業開發出領先業界的客制化商品,深獲客戶信賴與好評,并逐漸在服務器市場打響廣達計算機CCBU的名聲。
CCBU提供各種數據中心所需的IT硬設備,從單機服務器、儲存設備、企業用網絡交換機到高度整合性的機柜解決方案,都可以為客戶提供完整云端架構的咨詢和客制化最佳機房的服務,以達到節能省電又能發揮機房最大效益的最終目標。CCBU將持續擴展廣達計算機在全球云端產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強化對客戶與合作伙伴的長遠承諾,并致力于發展更先進的云端技術,在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
進入物聯網時代,企業要想切入某個領域當要角,必須以生態系的全面性策略思考,找出最適舞臺,并建立新的知識和能力,才能創造自己的新價值和優勢...
第一名的光環往往成為企業轉型時的負擔。就在臺灣多數的電子業仍陷在轉型升級的焦慮時,從上個世紀末便已是全球筆電代工市占第一的廣達計算機,卻已華麗轉身躍上了云端。
廣達旗下銷售資料中心軟硬件解決方案的自有品牌──云達科技,已經以QCT品牌,成了資料中心芯片霸主英特爾的服務器合作伙伴。在資料中心領域,廣達的對手已不再是緯創、英業達等代工廠,而是聯想、戴爾等國際品牌。
我們一九九九年是世界第一大的筆記型計算機(代工廠),但那是大學畢業而已,現在我們經過多年努力,拿到云端的第一名,這是我們的博士學位!廣達計算機董事長林百里二〇一七年在該公司家庭日上開心的宣示。
一頭營收近兆元的巨象,如何從樣少量多,毛三到四的筆電,走到少量多樣,毛利率平均有九%的服務器領域?
我們已經努力了好久好久!廣達資深副總經理暨云達總經理楊晴華回憶,大約二十年前廣達正攀上筆電代工頂峰時,林百里便已不滿于現狀,看好未來網絡普及,高毛利的服務器將成為計算機業重要戰場,因此布局該領域。
但廣達真正在資料中心立足的第一步是二○○四年,楊晴華接掌該事業單位后,推著廣達走出一條高難度的差異化道路。
當時資料中心產業內的廠商只能做好資料中心三要素:服務器、存儲、網絡交換器的其中一項。楊晴華為了墊高競爭力決定水平整合,自主研發這三項產品,提供客戶一站購足服務,我們這做法讓我們在市場上非常獨特,這就是我們的競爭門檻。
靠著此舉廣達領先同業,跳過惠普、戴爾等品牌廠,直接替Google、臉書等巨頭代工,開拓出較高毛利的白牌服務器市場。
過程中除了得在研發下倍數的功夫,更重要的是得從單點、片段的思考,進化成面面觀的思維。得站在客戶立場,自行規畫完整的架構。以前我們只習慣做腳或身體,但不知道怎么組起來變成一頭大象,一路參與轉型的廣達副總經理謝立峰進一步比喻,我們還得知道大象的草原哪里有水草、哪里有危險,要了解整個生態系。
此外組織內更得加入代工時期從來沒有的角色。例如由資深工程師轉任,能自行開出產品規格的架構師;掌握客戶與供應鏈技術藍圖的產品經理;就連業務能力都得升級,不再只是跟品牌窗口維系關系,而得說故事、畫愿景,以前我們其實不知道怎么賣東西給客人。謝立峰坦承。
白牌服務器領域做到最大后,廣達于五年前再一次跨出舒適圈,進軍軟件,以子公司云達科技推自有品牌QCT,提供軟硬整合的解決方案。
一個做了硬件代工二十四年的公司,要跨足軟件,且發展自有品牌,就像一個人到了中年要開創第二人生一樣困難。你過去成功的因素,往往是未來失敗的主因。楊晴華表示為了不讓廣達的硬件文化壓過軟件,他將軟件人才放在獨立的子公司云達,并在廣達的硬件腦遇上云達的軟件腦磨合上,特別費心。
為此楊晴華親自跳下來搭橋,每周召開不只一次會議讓硬件與軟件部門面對面溝通,親自擺平雙方矛盾,持續超過一年,。點要讓大家理解,彼此的利益是一致的,大家是不是想過得更好?
基層的磨合之外更難的是這群硬件代工出身的經營者與高階主管,如何打破自己的慣性思維?
楊晴華開玩笑的說這就象是成立一個新興教派,重點是身先士卒,再由上而下不斷洗腦。 謝立峰回憶,二○一一年,林百里便請了管理顧問替主管上課,持續約一個月的工作坊,每周讓大家針對各種云端議題討論。我心胸突然開闊,知道我們有機會跳脫代工。
工作坊結束后林百里與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更親自督軍,每個月與楊晴華共同主持會議,充分展現轉型決心。
沒有戲劇化的V型反轉、也沒有起死回生的故事,廣達今日在資料中心領域的成績,是二十年來一趟不斷改變自我定位的旅程。你不覺得很興奮嗎?有機會能趕上一個新趨勢、新時代。建立自有品牌的腳步還沒歇下,楊晴華已經望向5G與人工智能的資料中心大時代,要再度啟程。